论坛首页显示图片(定期更新)

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92|回复: 7

平乐——西来新年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 2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骑行“平乐  ”   
    出丹棱往浦江4、5公里有家“廖鸡肉饭店”,我们一行十人到达那里准备大快朵颐时已是12点50。此行我们的目的地——平乐古镇。
    早晨八点一刻,在太泉车站我们留下新年第一张映像后就穿行在浓浓的晨雾中,不到十米的视距迫使我们缓慢行进,好在雾中骑行,心念日出,心中也不乏喜洋洋。没到夹江,我们十人的“A”面满是雾霜。过夹江在雾中觅得正确方向后,那雾象给我们作对似的滚滚而来,那情景犹如骑行在天宫,可惜想象中的仙女不曾下凡——全是“海金沙”“紫藤”惹的祸。“布加迪”说太阳会很迟出来,但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却是在他话音刚落,只是意思了一下。
    在阳光下吃着“廖鸡肉”,喝着小酒,大家谈笑风生,心情大好。车轮滚滚,晚七点不到,我们到达平乐古镇。
    夜幕下的古镇没有我们车队前不久去的黄龙溪那样大红灯笼肆意张扬,也没有黄龙溪那样霓虹闪烁热闹喧哗。漫步在夜晚的平乐,就一个 “静”字了得。
    静静的大河、小河之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淌,实在没有磅礴的轰鸣;静静的古房老屋低声倾诉古镇的往事,那些无情岁月在身上刻下的沧桑;静静的小店小铺已打烊不少,偶尔开着的店铺,老板也只是懒懒的吆喝两声。我们住宿的客栈也格外静谧,要不是风韵犹存的老板狼时不时应答我们几声,那“快乐”、“峨眉山”两位车友恐怕连睡觉的欲望都没有了。
    洗洗睡了,明天早起。
                                         吃住“平乐”“福西来”
    当我们于八点左右起床去游玩古镇的时候,“布加迪”等四人因为有事,已在打道回家的路上了——这让我们六人稍稍有点遗憾。
    “快乐”失望了,昨天月朦胧,鸟朦胧的时候,他对我们说,老板娘就二十七、八的光景。可今晨一看,给我嘀咕:看样子恐怕有四十开外,“峨眉山”笑个稀烂——估计年轻人耳聪眼明,昨晚看明白了。
    两道大桥连接古镇两边。我们住宿的一边有些冷清,但河边喝茶观景聊天打牌不失为一休闲佳处,大抵有水可倚的古镇都有这种风格,如同河对岸街道两边那一家接一家的小店经营着这样那样的特产和一些小玩意儿一样。河水上游有一浅浅的拦水坝,据“紫藤”讲:夏天的平乐,游人如梭,主要就集中在拦水坝区域:戏水、游泳、照相、划船、放纸船,不一而足。难怪,“海金沙”有夏天和家人一起来平乐的想法。
    没有去过“丽江”。同行说,“平乐”街道中间的小河流水没有“丽江”更具观赏性。我无法比较。而在我看来,那清澈的河水、硕大的河石、大小不一的水车、潺潺的流水声都让我感受了新年的快乐!“任老师”“快乐”“峨眉山”不停地把美景和我们同行的两位美女摄入镜头,融入快乐,融入“平乐”。我真心祝愿:车友们、朋友们,来年大家都平平乐乐!  
    一架大水车前,一只可爱的小狗和“紫藤”不期而遇,它和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我看来当初“紫藤”和她老公相识相知相爱都没有这么“一见钟情”。我们一致认为狗来福,让“紫藤”把它带回峨眉。可惜小狗依依“紫藤”三四十分钟后,感到“紫藤”不是很真心喜欢它,于是在我们骑行过大桥的时候,含泪相送。
    我们一行六人手执“峨眉喜路车队”队标留影在平乐大牌坊前,挥手作别平乐古镇,于中午时分来到西来古镇。
    说真的,西来古镇就一条古街,街口有一古塔——不怎么样。“快乐”“任老师”居然绕塔一周立照留恋,“峨眉山”调侃道:你们两个回家去后是不是要仿制一个噢。街边午餐,幸得“紫藤”在结账时极力演讲:什么我们要把你店的照片传在多大的网上去,给你们做宣传;什么我们峨眉山喜路车队是“骑行天下,吃遍天下”,那“快乐”在一旁添油加醋:我们在平乐古镇吃住都还没有花钱呢,活生生地给人家砍了1200分钱下来。我们几个差点没把喝进嘴里的汤喷了出来,真是太有才了!
    古镇口多大的几个字“福如西来”,是在暗示西来古镇得名 吧。原知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却不知从何而来。今天也算有不小的收获了。
    是夜,宿丹棱,3日取道洪雅,经木城回峨眉山。

[ 本帖最后由 知鱼 于 2010-1-3 23:1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3 22: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图片一起编辑就好了··
发表于 2010-1-3 2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10-1-3 2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网名就有一丝的浪漫,唐诗有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你的妙笔生花下,平乐之行,锦上添花!
发表于 2010-1-3 23: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声秀才你太幽默了,把肚皮跟我笑痛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乐之行的相关照片见"骑行风采"栏目."快乐""峨眉山""任老师"在陆续上传中.
谢谢鼓励.我的文字能做一骑行记载就满足了.
发表于 2010-1-7 1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声 还是比较会写哦··,以后经常来 知鱼 这个版块逛哦··
发表于 2010-3-14 14: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和丽江比较比较

前几年去了趟丽江,随手记下点印象,现在摘其中一段,供楼主比较比较:
一、古城

丽江的新城和古城仅仅一条马路之隔,从客运中心穿过马路是四星级的森龙酒店,绕过酒店左拐进光义街光碧巷就进了古城。最初的百十来米没有一点古旧的感觉,街道两旁的小吃点小饭馆比比皆是,喧嚣的烦人。走完水泥路是青砖铺成的街面,上个短坡向右一拐,一条幽僻的古巷从眼前伸延出去,把视野牵进了古城。这是古城的后街的一条寂静的狭窄的巷子,墙上有小牌,上面写着“光义街光义巷”,大约有百十来米长,路灯装饰成清一色的灯笼,在微风中晃晃悠悠,有稀零错落的居民的后门临着巷子,都是紧闭的。再向前在叉巷的拐角处有两株古树,大约与古城同龄吧,高大叶阔,浓阴一方,树皮粗糙又泛着古老。树旁有“三眼井”,这“三眼井”可算是古城的品牌了!玉龙雪山的雪水在城外与黑龙潭的泉水汇合流入古城,经玉河走廊在玉河广场的古城水车这里,一分为几条水系流入小城街巷,然后进入“三眼井”,供居民生活之用。这第一眼井中水供人饮用,第二眼井中水供人淘米洗菜,第三眼井中水供人洗衣静物,古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上午十点以前是不准在临街的蕖水中洗衣物的,为的是保证饮用水的洁净。这样的“三眼井”遍及小城街巷。

光义街的尽头是丽江木府,这土皇帝土司的木府建设之宏伟,纯楠木结构平地而起依山扩展开去,如卧龙横山,翘沿飞阁似凤凰亮翅,大可与皇室宫殿媲美。再向前就是小城的中心四方街,这也是古城的商业和文化的中心,林立的店铺、涌动的人流,已不在有小城原来的宁静。这里可乐坏了小儿和他妈,出这家间店进那家店,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纳西族的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目不暇接。我们沿黄山下殿、上殿直达古城的最高出万古楼,站在高处眺望,古城尽收眼底,但它已不再是城镇的面貌,是一派青瓦铺就的高低不平的灰色的坝子,是一片色盲的模糊,远处玉龙雪山欲现若隐。我想象那茶马古到道上的马铃儿,是如何牵动木楼上思妇的目光的,那细细的马腿又是怎样搭载起远古的文明的……

入夜后,儿子和他妈及觉印的家人都累了要睡了,我约了觉印再游古城。这次我们由南大门进入,走南门街、湾入古佑巷、宝屋巷、再走七一街过万子桥、普贤寺、纳西打铜院、百岁坊、经大石桥进入四方街,沿酒吧一条街到达玉河广场,再折回四方街走光义街光碧巷回旅馆。一进南大门,我们便被一串串灯笼照映通的明南门街的小桥流水的街景吸引,这南门街位于狮子山东边,古城南部,古时候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出入口,曾商贾云集,繁盛一时。而现在真正体现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观,以及祥和、古朴、静谧的独特文化氛围,却在这南门街一带了。
我们踏着湿润的青石街面,跨过古旧的独木桥缓缓前行,在忽暗忽明的灯笼光影中领略、消受着潺潺流水、湿润空气营造的古街韵味和氛围。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游人,我想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会随和尚去幽深古寺落发。

来到四方街,游人活动刚散去,街上到处是三三两两的游人,站着的坐着的挤满四方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肤色,此时共同的是藏不住的满脸的欢颜。经问过游人后方知,小城的旅游部门每晚都要组织当地的青年男女,身着艳丽纳西族民族服饰,与游人和跳集体舞,完了便带刚结识的游客到自己的酒店或茶馆消费,而游人在这种状态往往是乐意掏腰包的。

走进酒吧一条街,扑面而来的是喧闹是热烈,街的两边是一家连着一家的酒店,清泉水在街中央的水渠中静静的流淌,独木桥连接着街道两边的酒家,家家座无虚席。有隔水对唱的,有猜拳行令的,还有美女帅哥相陪、跳舞、唱敬酒歌的,把一条街弄的激情燃烧起来。我想现在笑的最灿烂的,应该是酒店的老板吧。

走出酒吧街就是玉河广场,古城水车就矗立在广场,有古车马的雕塑陪丞。游人集中在水车周围,拍照的、观望的、惊叹的,表情各异。这水车原本是用来向高处输送水,和推动石磨的,而今小城进化了,它便成了一种装饰。高大的水车旁若无人自顾自的转着,把过去的时光转道现在,又把今天的时光转往将来。这可是舒婷用物化手法写诗时借用过的那一架水车吗?祖国啊,我是你古老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回来时我们走后街巷子,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没有带伞,加快了脚下步伐。没行多远,望见前面树下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姑娘,撑着把雨伞像在等什么人。待我们走进时,她却缓缓转过身去,似乎不想让我们见其芳容。在与之擦肩而过时,我忽然想起诗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今夜若不是与和尚同行,我想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位姑娘是否有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脸庞与芬芳。我正思量着,来到了岔巷口子,忽然从侧里闪出四位衣着极前卫的姑娘朝我们围拢来,只见和尚双手合十、微底下了头。还没有待我作出任何反映,姑娘们“哈哈哈”尖笑着又退让开去。我们走出一段距离还能听到姑娘们在议论,“那和尚的衣料真好,是真丝的,他一定是个和尚头”,“不对,应该叫住持”,“那个帅哥不会是个道士吧”,“有可能”,“可惜啦”。我似乎一下子明白这几位姑娘是做什么营生的了,一种莫名的悲哀感从心底由然而升。我想那戴望舒要是有今夜之遇,一定写不出《雨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GMT+8, 2024-3-28 22:26 , Processed in 0.0624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