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显示图片(定期更新)

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3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乐——西来新年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4: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和丽江比较比较

前几年去了趟丽江,随手记下点印象,现在摘其中一段,供楼主比较比较:
一、古城

丽江的新城和古城仅仅一条马路之隔,从客运中心穿过马路是四星级的森龙酒店,绕过酒店左拐进光义街光碧巷就进了古城。最初的百十来米没有一点古旧的感觉,街道两旁的小吃点小饭馆比比皆是,喧嚣的烦人。走完水泥路是青砖铺成的街面,上个短坡向右一拐,一条幽僻的古巷从眼前伸延出去,把视野牵进了古城。这是古城的后街的一条寂静的狭窄的巷子,墙上有小牌,上面写着“光义街光义巷”,大约有百十来米长,路灯装饰成清一色的灯笼,在微风中晃晃悠悠,有稀零错落的居民的后门临着巷子,都是紧闭的。再向前在叉巷的拐角处有两株古树,大约与古城同龄吧,高大叶阔,浓阴一方,树皮粗糙又泛着古老。树旁有“三眼井”,这“三眼井”可算是古城的品牌了!玉龙雪山的雪水在城外与黑龙潭的泉水汇合流入古城,经玉河走廊在玉河广场的古城水车这里,一分为几条水系流入小城街巷,然后进入“三眼井”,供居民生活之用。这第一眼井中水供人饮用,第二眼井中水供人淘米洗菜,第三眼井中水供人洗衣静物,古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上午十点以前是不准在临街的蕖水中洗衣物的,为的是保证饮用水的洁净。这样的“三眼井”遍及小城街巷。

光义街的尽头是丽江木府,这土皇帝土司的木府建设之宏伟,纯楠木结构平地而起依山扩展开去,如卧龙横山,翘沿飞阁似凤凰亮翅,大可与皇室宫殿媲美。再向前就是小城的中心四方街,这也是古城的商业和文化的中心,林立的店铺、涌动的人流,已不在有小城原来的宁静。这里可乐坏了小儿和他妈,出这家间店进那家店,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纳西族的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目不暇接。我们沿黄山下殿、上殿直达古城的最高出万古楼,站在高处眺望,古城尽收眼底,但它已不再是城镇的面貌,是一派青瓦铺就的高低不平的灰色的坝子,是一片色盲的模糊,远处玉龙雪山欲现若隐。我想象那茶马古到道上的马铃儿,是如何牵动木楼上思妇的目光的,那细细的马腿又是怎样搭载起远古的文明的……

入夜后,儿子和他妈及觉印的家人都累了要睡了,我约了觉印再游古城。这次我们由南大门进入,走南门街、湾入古佑巷、宝屋巷、再走七一街过万子桥、普贤寺、纳西打铜院、百岁坊、经大石桥进入四方街,沿酒吧一条街到达玉河广场,再折回四方街走光义街光碧巷回旅馆。一进南大门,我们便被一串串灯笼照映通的明南门街的小桥流水的街景吸引,这南门街位于狮子山东边,古城南部,古时候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出入口,曾商贾云集,繁盛一时。而现在真正体现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观,以及祥和、古朴、静谧的独特文化氛围,却在这南门街一带了。
我们踏着湿润的青石街面,跨过古旧的独木桥缓缓前行,在忽暗忽明的灯笼光影中领略、消受着潺潺流水、湿润空气营造的古街韵味和氛围。如果不是有那么多游人,我想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会随和尚去幽深古寺落发。

来到四方街,游人活动刚散去,街上到处是三三两两的游人,站着的坐着的挤满四方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肤色,此时共同的是藏不住的满脸的欢颜。经问过游人后方知,小城的旅游部门每晚都要组织当地的青年男女,身着艳丽纳西族民族服饰,与游人和跳集体舞,完了便带刚结识的游客到自己的酒店或茶馆消费,而游人在这种状态往往是乐意掏腰包的。

走进酒吧一条街,扑面而来的是喧闹是热烈,街的两边是一家连着一家的酒店,清泉水在街中央的水渠中静静的流淌,独木桥连接着街道两边的酒家,家家座无虚席。有隔水对唱的,有猜拳行令的,还有美女帅哥相陪、跳舞、唱敬酒歌的,把一条街弄的激情燃烧起来。我想现在笑的最灿烂的,应该是酒店的老板吧。

走出酒吧街就是玉河广场,古城水车就矗立在广场,有古车马的雕塑陪丞。游人集中在水车周围,拍照的、观望的、惊叹的,表情各异。这水车原本是用来向高处输送水,和推动石磨的,而今小城进化了,它便成了一种装饰。高大的水车旁若无人自顾自的转着,把过去的时光转道现在,又把今天的时光转往将来。这可是舒婷用物化手法写诗时借用过的那一架水车吗?祖国啊,我是你古老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回来时我们走后街巷子,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没有带伞,加快了脚下步伐。没行多远,望见前面树下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的姑娘,撑着把雨伞像在等什么人。待我们走进时,她却缓缓转过身去,似乎不想让我们见其芳容。在与之擦肩而过时,我忽然想起诗人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今夜若不是与和尚同行,我想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位姑娘是否有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脸庞与芬芳。我正思量着,来到了岔巷口子,忽然从侧里闪出四位衣着极前卫的姑娘朝我们围拢来,只见和尚双手合十、微底下了头。还没有待我作出任何反映,姑娘们“哈哈哈”尖笑着又退让开去。我们走出一段距离还能听到姑娘们在议论,“那和尚的衣料真好,是真丝的,他一定是个和尚头”,“不对,应该叫住持”,“那个帅哥不会是个道士吧”,“有可能”,“可惜啦”。我似乎一下子明白这几位姑娘是做什么营生的了,一种莫名的悲哀感从心底由然而升。我想那戴望舒要是有今夜之遇,一定写不出《雨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GMT+8, 2024-5-18 09:22 , Processed in 0.0624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