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显示图片(定期更新)

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不能没有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川滇藏骑行记(巴塘、白玉、贡觉、芒康、梅里雪山)

[复制链接]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12:55 | 只看该作者
1995年西藏昌都1·12特别拘捕行动



       那是1990年10月19日,蒙蒙的天空茏罩着近乎死寂的敏都乡阿尼村,仿佛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下午三点十分,一连串沉闷的枪声震动山谷,村民其米次仁一家上至六旬老母、下至八岁幼子五人全部例在血泊之中。罪犯卓约赤列等几名恶魔掠走了死者六万余元现金,三颗九眼珠及一支小口径步枪,然后潜逃。


        案发后,地县公安机关根据上级指示,迅速组织精干力量组成“10.19”专案组进行侦破。于是拉开了缉捕此血案在逃犯的序幕。自1994年至1995年底先后多次组织的围捕卓约赤列的行动中,在那严寒的隆冬,在那酷热的盛夏,在那茂密的林区、崎岖的山坡,都留下了他率领的小分队乔装成商人、猎手或地质勘探队的身影。但由于三岩一带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讯息闭塞,加之罪犯一伙犹如狡兔三窟,四处流窜,使多次的围捕行动未能成功。在四年间,卓犯一伙不但东躲西藏,逃避打击,还经常出没于四川白玉、西藏三岩一带,持枪抢劫、杀人放火、深夜鸣枪、顶风作案,施尽了淫威。并扬言:“谁要是来抓我们,我们决不客气”气焰十分嚣张。当地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急切盼望政府和公安机关尽快铲除这一逞凶一方的恶势力。

       1995年新年伊始,贡觉、芒康、察雅三县专项斗争工作组刚刚撤回。昌都地区公安处根据专项斗争中群众反映的卓犯活动情况,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卓犯很可能在工作组撤回之后,思想放松,趁隆冬已至,大雪封山之机回家过春节,这是围歼卓犯的最好时机。据此,处党委决定:立即组织人马,再赴贡觉三岩,杀个回马枪!元月一日至十日,一支由二十六名精兵强将组成的特别行动小分队,进行了以射击、攀登、爬山、战术进攻、交替掩护为主要内容的全天侯强化训练,一切准备互作就绪。出发前,他还根据罪犯房屋周围的地形,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路线,进行了周密的战略部署。1995年1月11日,特别行动小分队向贡觉阿尼村进发。经过昼夜疾行军。行程419公里,小分队于次日凌晨抵达阿尼村,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将卓犯房屋团团围住。透过微弱的晨光,总指挥拿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卓犯的房屋,准备寻找有利的进攻路线。而罪犯房屋却是一座碉堡式的五层土木结构的房屋,足有二十多米高,每层都有许多小窗,枪眼密布,房屋异常坚固,地形易守难攻。突然,一阵牧羊犬的狂吠打破了黎明的谧静,也惊动了当晚才潜回的卓约赤列。他惊慌地爬上三楼观望,发现自己已在警方的包围之中。为了不伤及无辜,洛处长开始向卓犯喊话,规劝其缴械投降。而此时的卓犯已成惊弓之鸟,网中之鱼,企图孤注一掷,拼命顽抗,突然向小分队开枪射击,随着一阵接连不断的枪声,小分队队员曲登次仁大腿中弹倒下。

           经过小分队指挥部研究后,决定由尼玛扎西同志和另一名干警在我外围的掩护下,潜入罪犯房内进行侦察,并适时进行攻击。尼玛扎西同志立即服从命令,和另一名干警冒着罪犯射来的子弹,以奇快的身法越过罪犯房前的一块空旷地,潜入到老百姓房子内。罪犯发现了目标,立即以密集的子弹 向尼玛扎西二人射来。尼玛扎西同志迅速卧倒,并进行了猛烈还击,掩护另一名干警攀上了二楼。经过几分钟的激战,由于尼玛扎西同志所处的位置十分不利,整个身体几乎全部暴露,犯罪分子罪恶的子弹射中了尼玛扎西同志的头部……,尼玛扎西同志当即英勇牺牲,队员成嘎也在交战中中弹负伤。为了观察战况,便于指挥,洛桑泽仁执意把指挥位置从安全地带向前推进到离罪犯房屋只有六、七十米远的正前方,边观察地形边用步话机指挥各组队员调整射击方位。突击组实施爆破,炸开大门,冲进去!突击组接到命令后,在队友的掩护下,连续实施了三次爆破,但因大门过于坚固而未能炸开。

        正在这时,罪犯屋顶传来了妇女、小孩的哭叫声,并夹杂着“不要开枪”的叫喊声,随即有九名妇女、儿童爬上屋顶(后经查均系卓犯亲戚)。为了不伤害无辜,总指挥下令停止射击,并再次规劝罪犯缴械投降,同时指挥疏散群众,使自己的身体完全暴露。这时从三楼射出一颗子弹,击中了总指挥的头部当即倒地牺牲了。房门打开,从里面陆续走出9名妇女、儿童,只有卓约赤列等三人拒不撤出,更加疯狂地向小分队开枪射击。罪犯房子十分坚固,遍布枪眼,罪犯在房里可以清楚地观察我方的情况,并利用房子墙上多处枪眼向我方疯狂的射击。8时左右,罪犯在5层楼的房里居高临下,瞄准了洛松益西同志的头部,年仅二十二岁的英雄战士当即牺牲。防暴队员旺杰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先后五次奋不顾身地向卓约赤列的院内投掷燃烧弹。11时左右,卓约赤列的左边房屋起火燃烧,他又跑到右边楼上朝外射击。突击队员旺杰又一次和丁保胜在火力掩护下,点燃火把,冲向右门,将罪犯门前的一堆干柴燃着,不料凶残的卓约赤列突然从楼上下到底楼,向两名队员疯狂射击,旺杰胯部中弹倒下,丁保胜右手指中弹负伤。两名勇敢的队员不顾伤痛,仍然顽强还击,在门前负责掩护的格桑次仁,也果断地向罪犯射击,掩护队友。卓约赤列中弹,躲进门旁继续顽抗,白玛多吉、格桑次仁立刻上前堵住房门,向屋里投掷催泪弹。下午2时许,大火从楼下烧到楼上,罪犯被围火中,随即房屋开始倒塌,房内响起了大火引爆子弹的爆炸声。事后,公安干警清理现场,发现冲锋枪1支,手枪1支,子弹(弹壳)千余发。

DSC07940.jpg (338.83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0.jpg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14:51 | 只看该作者
离开埋葬着三位烈士的地方,我们继续苦逼的爬坡,下午四点我们在路旁再次休息时,遇见了昨日守桥的两位警察,他们骑着一辆破旧的“70”摩托,腰间挎着那把79式冲锋枪,闲谈中得知他们换班了,今天要回驻地雄松乡政府,友善地告诉我们雄松乡上也有住宿,让我们不要着急慢慢骑,不要有后顾之忧。接近五点时,遇见一个岔路口,问路得知右边是通往雄松乡一个名为嘎久寺的寺庙,昨日在河谷徒步时,就曾瞧见半山腰这座雄伟的寺庙,我赶到时老7已孜身一人前往寺庙,其余的几名队员懒得骑,于是我骑着车也去一探究竟,上坡几百米后就看见了寺庙的牌坊,老7说山上有很多僧侣朝着山上走,好像是去做什么重要的法事,雄松乡还不见踪影,也就没有时间去装逼了,和其余几位汇合后再次出发。

DSC07941.jpg (324.8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1.jpg

DSC07942.jpg (354.34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2.jpg

DSC07943.jpg (360.04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3.jpg

DSC07944.jpg (331.57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4.jpg

DSC07946.jpg (415.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6.jpg

DSC07947.jpg (363.19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7.jpg

DSC07948.jpg (365.3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8.jpg

DSC07949.jpg (450.7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49.jpg

DSC07951.jpg (383.58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1.jpg

DSC07952.jpg (361.07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2.jpg

DSC07954.jpg (340.98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4.jpg

DSC07955.jpg (332.61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5.jpg

DSC07957.jpg (487.01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7.jpg

DSC07959.jpg (330.49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59.jpg

DSC07960.jpg (357.35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60.jpg

DSC07962.jpg (297.36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62.jpg

DSC07963.jpg (387.69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63.jpg

DSC07968.jpg (341.9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68.jpg

DSC07970.jpg (340.3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70.jpg

DSC07972.jpg (302.9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72.jpg

DSC07974.jpg (302.21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74.jpg

DSC07975.jpg (385.5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75.jpg

DSC07980.jpg (383.73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80.jpg

DSC07981.jpg (366.7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81.jpg

DSC07985.jpg (286.9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85.jpg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18:22 | 只看该作者
在过了一个名叫德村的村寨后,道路损毁严重,不得不推车前行,西藏这边的山岩地区比起四川那边人丁要明显兴旺些,四川山岩乡的大部分居民都已迁移。在这半山腰拐了两个大弯后,终于在接近六点半时到了雄松乡路口,岔路口进去几百米就到了雄松乡政府,好几栋楼房以及新造的小学,感觉又要比敏都乡大多了,曾经的武城县驻地是要繁华些。

DSC07986.jpg (326.76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86.jpg

DSC07989.jpg (267.92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89.jpg

DSC07990.jpg (403.73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90.jpg

DSC07994.jpg (412.94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94.jpg

DSC07995.jpg (374.55 KB, 下载次数: 1)

DSC07995.jpg

DSC08001.jpg (393.82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1.jpg

DSC08002.jpg (301.09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2.jpg

DSC08003.jpg (348.6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3.jpg

DSC08005.jpg (379.82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5.jpg

DSC08006.jpg (401.55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6.jpg

DSC08007.jpg (343.6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7.jpg

DSC08008.jpg (279.27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8.jpg

DSC08009.jpg (364.94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09.jpg

DSC08011.jpg (299.18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11.jpg

DSC08013.jpg (254.53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13.jpg

DSC08014.jpg (264.55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14.jpg

DSC08018.jpg (368.72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18.jpg

DSC08020.jpg (325.56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0.jpg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0:58 | 只看该作者
食堂里人头攒动,乡上的几十个干部们正在用餐,我们不好打扰别人用膳,只好在外面候着,趁此机会我和老7去板房小卖部买了一些方便面、饼干、饮料,为明天翻山提前做好准备。等到他们吃完饭,其余几位队员才去找乡上的领导说明情况解决吃住的问题,我们买完东西回来他们已经联系完毕。不一会又停电了,真是苦逼,饭菜上桌,菜是刚才干部剩下的残羹剩饭,四川的女厨师还对我们说,这里的条件就这样呀,就算县委书记来了也是这样吃,你在豁鬼还差不多,县委书记下来你能拿剩菜剩饭给他吃,我就改为姓“井”(横竖都是二)。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这也就算了吧,无所谓的啦。我吃的比较慢,待我去弄第二碗饭的时候,高压锅里就只剩下一些硬邦邦的锅巴了,菜没有,米总会有吧,怎么给别人联系的时候没有看看米饭有多少呢,应该让再煮一点嘛。后来才得知我和老7去买东西,他们有人锅里看过,说是够吃了够吃了,哎!看来以后这种任务还是不能轻易交付之呀。

DSC08021.jpg (303.84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1.jpg

DSC08022.jpg (268.69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2.jpg

DSC08023.jpg (231.81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3.jpg

DSC08025.jpg (270.07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5.jpg

DSC08026.jpg (274.84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6.jpg

DSC08027.jpg (253.24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7.jpg

DSC08028.jpg (323.24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8.jpg

DSC08029.jpg (257.8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29.jpg

DSC08030.jpg (242.97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0.jpg

DSC08031.jpg (256.83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1.jpg

DSC08032.jpg (286.08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2.jpg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2:24 | 只看该作者
吃完饭天也麻麻黑了,又停了电,没有地方可去,只好上楼去休息吧,因为明天我们走的很早,所以让厨师为我们煮了十个鸡蛋,提前把饭钱和住宿费交了,饭钱交给厨师加上鸡蛋是100块,住宿费交给另一个管理后勤的女同志也是四川人,一共是200元。因为停电管理员发给几支蜡烛,我们住宿的房间是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平凡和雪碧哥住最大间的客厅,我和老7住主卧室,五地主睡客房,条件很一般厕所半堵状态只能小解,被子什么的也没有敏都乡干净。到房间不久,乡党委副书记也跟着进了门,书记是四川阆中人,三十五岁左右,学校毕业后一直都在昌都地区,一家人也都在贡觉县谋生,他很是健谈,坐在客厅和平凡雪碧哥们天南海北谈天说地。从贡觉县的人文地理、山岩地区的风土人情、“1.12”特别拘捕行动,一直到赵尔丰的改土归流,武城县的过去与将来。

DSC08033.jpg (259.27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3.jpg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3: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敏都乡阿尼村的悍匪卓约赤列,之所以能击倒三名警察(三位警察都是爆头牺牲),一是因为拘捕队轻敌,二是不得不佩服卓约赤列枪法如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山岩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
三岩的民居与藏东其他地方民居在形体上一样,多为矩形或者方形,但其功能上却有所不同。一层平面通常不住人,而是作为牲畜棚来使用。一层室内没有直接采光,人则通过梯子直接通往第二层。这种独木梯在藏居中还是很常见的一种楼梯,直接使用一个大圆木,在上面砍出踏步使用。当有外敌破门进入室内的时候,首先到达第一层牲畜棚,然而第一层没有采光,因此从室外进到室内几乎是看不见任何东西,如果家人将独木梯移除,外敌则无法进入起居室。第二层作为起居室来使用,摆放正常生活用品。二层层高较一层高很多,一般约4.5米,二层和三层之间有一个转换层,用于转换梯子和储存杂物。三层为半开放空间,经堂通常设置在三层,为一个木质隔间,称为布瓦房。其余的半开敞的空间用于堆放青稞等粮草。而四层或者屋顶层则作为打谷场来使用,打谷晾晒粮草以及其他水果等物品。整个建筑使用木结构的框架作为承重系统,外墙仅仅起到围合作用。然而这简单的建筑功能布局,却体现着三岩民居较强的防御性。另外,开窗的设置上也有独特的考虑。在如此大的建筑体量上,三岩民居的开窗显得有些吝啬,除了经堂有较为完整的窗户以外,其他墙体上几乎看不到开的大窗,而多为较小的孔洞,类似与碉堡上的枪眼。在解放前枪支没有得到有效管制的时期,三岩人民普遍拥有枪支,而墙上的枪眼则作为重要的防御要素。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三岩人民通过修筑具有较强防御性的碉楼式建筑,对抗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

DSC08034.jpg (214.86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4.jpg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3:43 | 只看该作者
在雄松乡不足百米的斜坡上,便是旧时武城县遗址,说起武城县不得不提起清末封疆大臣赵尔丰,1910年,赵尔丰征剿山岩地区成功后,十一月设武城县,三岩委员,辖贡觉县雄松、木协、敏都,白玉县山岩、沙马和盖玉。
   
    辛亥年冬至日(1911年12月22日)的凌晨,即便是四川盆地的成都,也格外的寒冷。对于65岁的四川总督赵尔丰来说,这个寒冷的冬至,从此将成为他的忌日。赵尔丰人头落地,并被定格在照相机中,他那花白的头发和胡子被鲜血溅得通红、通红……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神州突变,风云激荡,在汹涌的革命浪潮中,有胜利者的英雄豪迈,亦有失败者的黯然神伤,赵尔丰最终成为了这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这位清末大臣为巩固藏区的稳定做出很大的贡献,1905年3月,西藏巴塘叛乱,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一行50余人被杀,震惊中外。中央立即下令平叛,此时已经60岁的赵尔丰,在平叛过程中,手段狠辣,血洗“七村沟”等,因此,迅速赢得了一个“赵屠夫”的 名头。这成为日后革命党证明其一贯“与人民为敌”的证据,其实,这和曾国藩所得到的“曾剃头”绰号一样,都是在一个矛盾尖锐复杂的环境下,一个果断刚毅的人的正常反应。
事变之后,崭露头角的赵尔丰留在川边督办善后,1906年,大清中央鉴于西藏局势非常严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决定设立川滇边特别行政区,为省级建制,赵尔丰就任首任川滇边务大臣,宦海煎熬30年后,终于跃上了关键的副省部级台阶。但代价是巨大的,这位61岁的老人,必须常年生活在高寒缺氧地带,处理棘手的边疆民族事务。

     赵尔丰作为川滇边务大臣的辖区,东起打箭炉(康定),西至达丹山,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树。他上任后,不顾年迈,清户口,查地亩,规定粮税,废除土司,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国防。1908年,中央又任命赵尔丰兼任驻藏大臣,至此,正式位列封疆大吏。赵尔丰展现了卓越的经营边疆的才干,率领军队挫败了英国幕后操纵的西藏叛军,率军顺利进入拉萨,宣布剥夺叛乱的十三世达赖的名号,其因此成为英国政府内部文件中的“名人”。他甚至建议中央,“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四川总督应当移驻巴塘,在四川、拉萨各设巡抚,“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在赵尔丰的努力下,川藏抵抗住了英国的强力渗透,得到了稳定。民国著名学者李思纯认为:“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皆清季赵尔丰之余威,于民国以来诸边将无预也。”

DSC08035.jpg (252.25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5.jpg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4:39 | 只看该作者
在武城县遗址开工建设了一片现代化的建筑,听书记说主要是政府办公区,以前副县级的三岩办事处,再过几年就要恢复了。最后我们向书记咨询了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是明天我们将要踏上的雄松到阿旺乡的道路,几十公里的路程,要翻越4900多米和4600多米的雪山垭口,而且全是土路。书记告诉我们,雄松到阿旺其实还有一条路,这条路他们也走的最多,那就是在翻越第一个4900多的垭口时,走到五分之一的地方,有个岔路,翻上小垭口就是几十个“Z”字下坡,直接到木协乡,沿着峡谷一直到4600米垭口附近与前面这条路汇合,峡谷里全是原始森林,还有很多藏猕猴之类的小动物。为了保险起见我联系了车队的布加迪,查阅了谷歌地球,按照谷歌路线计算,4900米垭口这边这条路要近许多,所以我们依旧决定翻这座接近5000米的雪山垭口,然而这次谷歌地球彻底把我们给坑了。
和书记吹牛时间过得很快,看表已是十一点多了,送走书记大家都上床准备休息,养好精神为征服明天两座未知的雪山垭口。
正躺上床,老7扭过头来非要我听他讲铁石镇的故事。

DSC08036.jpg (245.33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6.jpg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25:34 | 只看该作者

    这铁石镇上原本有五宫,分别是始建于明嘉靖的东皇宫,庙址现已变为乡政府的办公和宿舍楼,戏楼地址变为信用社的办公和宿舍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的万寿宫,原位于街北兴隆桥桥头,解放后改作粮站用房。创建年代不详的文昌宫。创于乾隆四十七年的南华宫,紧邻王守善老宅,位于街北现铁石镇小学处。最后一座是创于嘉庆十四年的禹王宫,过兴隆桥往左几十米,跨上一节石阶,便是禹王宫门前的平台,平台成四方形,用条石堆砌而成,正前方栽有四株高大挺拔,枝桠婆娑的麻柳树,斑驳的树皮犹如老人脸上的皱纹饱经风霜,在五月份树上会开满小花,一串串的小白花连成串,向下垂吊。从地面向上望去,密密麻麻挂在树枝上,像是一条条流苏,在微风中摇曳,曼妙多姿。



    踏上半丈高的台阶,再迈过一尺高的门槛,便进入了禹王宫,左右两边现已改为两排瓦房,正对中间地坝便是大殿,从左右对称的石阶上去便是禹王宫的大殿了。供奉着4000多年前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中国第一代王朝创造者——大禹。殿上有两根整石雕成的龙柱,每根高约四丈,柱粗两尺,有两条石龙盘于柱上,不过在几年前的一场运动中被捣毁了。


      石柱上原有石刻对联一副:


                    三过勤劳远,九河奠定长;


                   苍生霖雨切,待命首双昂。


落款为:嘉庆丙子年闰六月吉旦,黔阳弟子黄兴祥敬献。

      大殿左边有条小巷子,走到尽头推开一扇木门,绕过一颗盘根错节的桃树,眼前便展露出一个凹凸不平的大坝子,坝子两侧有两排平房,左边地势较高的平房中间有一根笔直的楠竹立在哪里,顶上飘着一面五星红旗,东南角瓦房上孤零零地多出了一根四方的烟囱,上面站了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这里便是学校的伙食团,时值周末伙食团大门紧锁。老7在门外的水井打了一桶水,穿过小巷子一口气提到了禹王殿下右边瓦房的一间屋子,这里两排房子是中学教职工的宿舍。屋子里黄莺和同宿舍的俞小琴正在伏案认真地批改作业,老7和黄莺是前年在县城教育局办的代课老师培训班认识的,两人年纪相仿,都是执教语文,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黄莺高考失利,通过父母在县城的人际关系,在这铁石镇谋了个代课老师的职位,由于一场搞了十几年的运动,老7和黄莺这个岁数的年轻人,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幸赖改革开放,对这场运动进行了彻底否定,青年们喊起了口号“要把被‘四人帮’耽搁的宝贵时间夺回来”,老7在培训班时,看见了县城掀起了读书的滔天巨浪,受此影响在这代课的前前后后几年,在邮电局的五哥和派出所的杨所长那里,通过各类书籍、报刊,从开阔了视野的《参考消息》到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人间》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罗素、柏拉图的著作。。。

    只要黄莺没回县城,老7就会跑到中学来,和她谈天说地,今早老7划着自家的小船在黄沙河上撒网捕了一些鱼,留了一些给五嫂子,剩下的便给黄莺她们提了过来。瞧见水缸快见底了,老7又帮着去提了几桶水。铝锅放在煤油炉子上,倒上一些菜籽油,黄莺做起了最拿手的酸菜鱼。
“老7呀,就在这里和我们吃饭吧。”俞小琴说道。
“不吃了哦,还是回家去吃吧,不然老妈又得说我了。”

     走出了学校大门,沿着青石板路,老7并没有回家,而是径直走到了小翠家里,今天是十号,铁石镇和周边乡镇都不赶场,小翠父母在家做了一顿简单的家常菜。小翠还有一个姐姐,早年外嫁到了三汇场,对于二女儿小翠,父母还是想在这铁石镇找一个女婿,在自家身边以后呆着老了也算是有个依靠,对于老7这个准女婿,虽说平时不能帮忙着做生意,但也算是一个有知识的青年,老两口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老7哥,你倒是吃菜呀。”一边说着,一边给老7夹了一筷子老7最爱吃的回锅肉,

   小翠没念过什么书,很是崇拜老7哥这种才富五车的小年轻。她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精神方面的追求和平常人有所不同。可惜她自己又没文化,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她常在心里怨她父母不让她上学,等她明白过来时,一切都已经为时过晚了。她决心要选择一个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如果真正有合她心的男人,她就是做出任何牺牲也心甘情愿。

      虽说三汇场只是一个小镇,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成为一个车水马龙、鱼龙混杂的地方,街上酒馆、饭馆、旅店,各种服务应有尽有。薛氏两兄弟从铁石镇收购了一船鲜生姜到这三汇场,今儿下午找了一个买家脱了手,在街上的小旅馆再住上一晚,明日一早划船再回铁石镇。
“走!今晚哥带你去找乐子。”薛老大对他兄弟说道。
“找什么乐子呀?”
“码头上堤坝哪里有一家窑子还不错。”
   薛老大虽然有了刘寡妇,也免不了在外打野食吃。到不是因为他定力不够,而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就象苍蝇见到了馊肉,立马就会飞奔而去。

   薛老二一听大哥要带他去这种地方,乐滋滋地笑开了花,屁颠屁颠地跟在薛老大身后。一路上既兴奋又紧张,迫不及待在脑海里想着一会儿将要发生的场景,体内的荷尔蒙禁不止地蠢蠢欲动,突然,他身体一颤,抖了几下......


“大哥!大哥!”
“啥子嘛?”薛老大显得有些不耐烦。
“回旅馆吧,咱们不去了。”
“为啥子?”
“我裤子湿了。”

DSC08037.jpg (210.36 KB, 下载次数: 1)

DSC08037.jpg
260
发表于 2016-1-30 16:36:26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等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峨眉山喜路自行车队论坛

GMT+8, 2024-6-15 23:21 , Processed in 0.0625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